中新網12月11日電 英國《金融時報》11日發表查塔姆國際事務研究所國際經濟部門Julius訪問學者梁鳳儀的分析文章稱,在全球需求疲軟時,貨幣戰爭烽煙再起,下一步怎樣,無人能知。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場仗不會有贏家。
  日本央行10月31日宣佈擴大貨幣量化寬鬆,增加買債規模,引起全球市場震蕩。此決定反映日本央行為達到提高通脹至2%的目標,不惜孤註一擲。市場對日本能否達標存疑,但日元當天隨即貶值3%,並持續疲軟,超過120兌1美元水平,對比三年前,已經貶值30%。
  日本是次擴大量化寬鬆政策,給予歐洲央行提高買債規模以防止歐元升值的莫大壓力。正當歐日兩家中央銀行加大量寬規模,美國則正式結束買債。三大經濟體採取迥異的貨幣路向會對全球股票及債券市場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尚是未知之數。不過對亞洲而言,自2009年起,區域內的中央銀行就西方國家釋出的大量資金涌進大打攻防戰。本來2015年準備迎來較常態的貨幣政策,現在恐怕此攻防戰還會持續一段時期。
  國際貨幣之間的升跌好像是零和游戲。日元跌,歐元就有升值的壓力,因此兩大經濟體仿佛就買債規模進行競賽。官方口徑說量寬政策的目標是遏止通縮勢頭,但不斷“印銀紙”的客觀效果就是貨幣貶值以刺激出口。自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歐美採取量化寬鬆政策,紐約聯邦儲備局及英國央行資產膨脹近4倍,歐央行只膨脹1倍,此三家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占各自經濟體系GDP的大約25%。日央行資產膨脹速度最快,達5倍,佔GDP的60%。
  七國集團有明文規定禁止競爭性貶值政策,指的是國家採取謀求貶值的匯率政策以圖提高自身的競爭優勢。但經濟大國以量寬來遏止升值趨勢,是否意味國際間再次燃點起“貨幣戰爭”?“貨幣戰爭”一詞為巴西財長於2010年9月首度引用來形容西方國家輸出大量資本,導致新興市場貨幣蒙受升值之苦。
  全球金融危機踏入第7年,經濟大國仍然沒走出衰退的陰霾。西方大國都陷於嚴重財赤,用積極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的力度有限。央行的貨幣政策成為唯一可靠的救命草。但當利率已經接近零,唯有通過買債大量投放貨幣以刺激經濟。或許美國自2009年採用量化寬鬆政策以來,對其複蘇多少有幫助,可是西方國家向全球輸出大量的資金,讓亞洲亦長期處於低息環境之中,引發金融泡沫風險。
  亞洲經濟基調良好,資本市場開放,吸引西方大量的資金涌入以賺取更高的回報,卻同時推高亞洲貨幣匯率,助長信貸膨脹,導致房地產價格過熱。亞洲國家為減慢本幣升值速度,大力干預匯率市場。有些國家例如印尼甚至採取外匯管制禁止泛濫的資金涌入政府的短期債務市場,以免一窩蜂流走時引起市場震動。新加坡及韓國為防止房地產泡沫出現,收緊房屋按揭成數。這些防禦措施,都是為將來資金一旦流出、息口往上調,資產價格掉頭走時,避免影響金融穩定。
  文章最後稱,維持了六年全球低息的非常態式,史無前例。在全球需求疲軟時,貨幣戰爭烽煙再起,下一步怎樣,無人能知。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場仗不會有贏家,誰的經濟底子夠厚,誰就能挺過去。  (原標題:英媒:全球需求疲軟 “貨幣戰爭”烽煙再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i03aizff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